重點·追蹤
考生的考點、考場抑或是考分的信息是屬于考生自己的,還是招考辦的?
當招生辦等教育部門將這些資料“傳”給聲訊臺,考生再花錢將自己的東西“買”回來,這還合理嗎?
連續(xù)三年來,沈陽的教育聲訊服務開展得“如火如荼”,那么考生信息從何而來?這其中的利益分配又是如何?究竟是誰分走了考生的“二次消費”?
是利益驅使,還是服務使然?教育部門將信息交給聲訊臺是否合理?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公共信息?本報期待社會各界的聲音。電話:86200021
新聞回放
1月22日,沈陽市24969人投入到緊張的研究生考試之中。沈陽市第120中學考點前,有17名考生通過168聲訊臺查詢考點、考場信息后,找不到考場了……
市招辦表示,是考生自己聽錯了。考生質疑,教育部門將考生信息交給商家,是否欠妥?
首次報道題目:《找不著考場誰的錯》
雖然2005年研究生考試已經結束,但考研帶來的糾紛并沒有結束,17名考生中的小麗(化名)這幾天依然心緒難平。她說:“我承認頭一天沒有去考場進行核實,但那是因為我相信招考辦,相信168聲訊!為此我遲到10分鐘進入考場,10分鐘那有多重要!”
同時,小麗還明確表示:“如果分數下來,我就差幾分實現理想,那我就要和招考辦及168理論理論,我保留起訴他們的權利!”
調查:聲訊查詢是塊誘人蛋糕
網通168聲訊臺關于教育查詢的收費項目已有20余種,除目前開通的研究生考試考點、考場信息查詢業(yè)務0.8元/分外,還包括中、高考信息查詢,1.8元/分。
據記者調查,近兩年隨著國家加大對聲訊臺業(yè)務的整頓力度,教育查詢業(yè)務,尤其是查分業(yè)務正在成為聲訊臺收益的主打產品。據中國網通(集團)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簡稱沈陽網通)產品策劃與管理中心客戶經理高宜春介紹,目前,網通168聲訊臺關于教育查詢的收費項目已有20余種,除目前開通的研究生考試考點、考場信息查詢業(yè)務0.8元/分外,還包括中、高考信息查詢1.8元/分。
據網通168聲訊臺透露,今年研究生考試中撥打168×××××進行查詢的考生已有2萬余次,假如按2萬次,每次2分鐘(0.8元/分)計算,僅此一項便為3.2萬元;如果按照去年沈陽參加高考的4萬考生每人每次2分鐘(1.8元/分)計算,便為14.4萬元,可見,這項聲訊查詢業(yè)務確是一塊誘人的大蛋糕。
招考辦:打聲訊臺是考生自愿選擇
教育部門:我們向考生提供許多獲知渠道,那是他們自愿選擇的結果!
一位同學:如果資料能第一時間傳達、考分能第一時間通知到位,那誰愿意再花錢查詢呢?
考生在報名之初交納的報名費102元,就包括有老師監(jiān)考、考點安排和考分發(fā)布等一系列的服務內容,那么,考生“二次消費”通過聲訊臺有償獲知自己的考場抑或考分,是否合理呢?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教育部門一直強調的是:“我們向考生提供了諸多獲知渠道,聲訊臺只是其中的一種,那是他們自愿選擇的結果!”
對此,小麗的一位同學說,如果資料能第一時間傳達、考分能第一時間通知到位,那誰愿意再花錢查詢呢?而且信息臺的語音信號都是機器合成音,其咬字清晰度比真人發(fā)音要弱,誰會給自己找這種麻煩呢?而且準考證上本應有考點信息,卻不知為什么沒有了。
網通:招考辦是老客戶 五五分成
“辦理者只需提供給我數據盤,無需交納任何費用,之后將撥打者的費用(0.8元/分)四六分成,辦理者四成,聲訊臺六成!”
昨日,記者側面在沈陽網通產品策劃與管理中心了解到,辦理168聲訊業(yè)務,只需辦理者提供一個文本數據,將所有考生的考號與姓名相對應,同時將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文本模式準確無誤地交給聲訊臺,一個星期后,聲訊臺便會根據這個文本數據轉化為聲音信息,建立索引,向查詢者開放。
“辦理者只需提供給我數據盤,無需交納任何費用,之后將撥打者的費用(0.8元/分)四六分成,辦理者四成,聲訊臺六成!”經理高宜春介紹說。
對于市招考辦此次研究生考試,考點及考場資料查詢,沈陽網通透露:“招考辦是我們的老客戶了,原來我們都是四六分成,不過現在都是五五分成!”
招考辦:聲訊臺分成只是成本費
教育部門:我們首先要對數據進行處理,要通過電腦編程、進行軟件開發(fā)……人力、物力算在一起,這1.6萬根本不夠。
隨后,記者來到沈陽市招考辦,主任李蒲、副主任趙仁君等接待了本報記者。
記者:為什么要將聲訊信息查詢業(yè)務“引進”到教育服務上?
李:我們這是要更好地為考生服務,針對此次研究生考試,我們提供了到區(qū)招辦、網上、電話聲訊等4種查詢方式,到區(qū)招辦以及登陸我們招生考試網查詢屬于工作渠道,通過“沈陽熱線”以及聲訊查詢這種有償方式屬于信息渠道。根據你們所說,目前有2萬多人撥打168進行查詢,就說明這種查詢方式考生們很需要。
趙:這4條渠道,我們都同期公布,不存在誰先誰后,很多考生認為乘車去領考場信息麻煩,就可以選擇付費方式查詢,這是一種自愿選擇的結果,我們這是便利服務,拓寬服務渠道。
記者:將考生信息提供給聲訊臺,聲訊臺進行發(fā)布,很明顯這是一種合作,招考辦是否從中得到實惠了。
李:沒有,我們沒有任何實惠。
記者:難道招考辦在無償地將考生信息提供給聲訊臺?
趙:我們只能拿到幾分錢!
記者:我們已經在網通得到確切信息,對于我們這次研究生考試聲訊查詢業(yè)務,聲訊與招生辦是平分考生的查詢費,如今已有2萬多人撥打聲訊電話,每個電話至少需要2分鐘,以2萬人計算,目前的通話總額為3.2萬,分到招考辦五成,為1.6萬!
招考辦:……
記者:這些錢都怎么花了?
李:這些錢連我們運作這項服務的成本都不夠!
趙:我們首先要對數據進行處理,要通過電腦編程、進行軟件開發(fā),同時還要購置設備,還有參與整個信息構件的人員還要有工作資金,人力、物力算在一起,這1.6萬根本不夠。
記者:送到聲訊臺只需送上一張數據盤,只需文本數據就可,還要軟件開發(fā)?
趙:就是這張數據盤,需要很多人付出很多勞動。
記者:還要買設備?難道進行一次考試,就要購置一批機器嗎?
李:?顚S。
趙:機器是有磨損的…… 本報記者 甘晶 叢治國
鏈接
深圳不與聲訊臺合作
深圳市招考辦2004年6月明確表示,將不會與當地的聲訊臺合作。深圳市招考辦負責人表示,深圳市招考辦此舉意味著深圳高考考生今年將不能通過本地的聲訊臺查分。這位負責人稱,深圳市招考辦將積極為高考提供服務,將在最快的時間內把考生們的高考成績送到各學校,學生可以到各學校查詢分數。
另外,深圳市招考辦正在與公共網站商量合作事宜,讓考生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一個免費的網站來查詢高考成績。
短評
公共信息不應成為牟利工具
記者在市招考辦獲知,目前沈陽開展考生聲訊咨詢已有3年,它并不是全國第一份。
我們經過了3年的“熟悉”,已開始逐步“接受”并“習慣”于這種額外收費,更多的人也煩于考慮其中的問題。但“習慣”等同合理嗎?
為選拔人才組織的各種考試屬于公共服務行為。服務的確有成本,但考生的報考費、國家對于教育的專項撥款,已經使成本有了支出渠道,那么公民還需要再交一筆錢來“購買”這種服務嗎?
我們應該清晰地看到,這種有償服務的背后,是公共服務逐步趨利化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恰恰關乎到我國建立法治國家以及樹立政府形象的關鍵。
我們期待相關部門的現身說法,同時我們也期待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