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需要“衛(wèi)星星座”
隨著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火熱和相關應用的落地,人們對“萬物智聯 數字孿生”應用場景下的6G網絡有了更明確的想象。相比5G,6G更節(jié)能、更智慧,擁有更快的傳輸速率;更低的時延與更高的可靠性;更沉浸式的體驗和更安全可信的服務。這意味著6G網絡的構建需要突破多種關鍵技術,例如通信感知一體化、智能超表面(RIS)、超大規(guī)模MIMO、太赫茲通信、內生安全、移動算網融合、語義通信、極低功耗通信、空天地一體化等。
近年來,盡管全球都在努力提升移動網絡的覆蓋面,但受限于經濟原因,移動網絡的覆蓋范圍仍然以城市、鄉(xiāng)村等人口密集地區(qū)為主。數據顯示,移動通信系統(tǒng)目前的覆蓋范圍僅占全球陸地面積的20%,地球表面積的6%,全球范圍內仍有許多空白區(qū)域。業(yè)內普遍認為,衛(wèi)星通信網絡與地面網絡的互相融合、相互鏈接,將成為6G網絡實現全覆蓋的主要模式。也就是說,未來衛(wèi)星通信網絡將成為6G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電信6G引入衛(wèi)星技術
事實上,中國電信從2019年開始就深度參與了6G推進組的研究工作,牽頭開展ITU-T國際標準“交互型沉浸式業(yè)務的需求”(H.IIS-reqts)以及 “6G網絡架構及關鍵技術”等國家重點專項的研究工作。
在2022年12月底發(fā)布《6G愿景與技術白皮書》,提出P-RAN的網絡架構,是中國電信6G科研的重要發(fā)展方向之一。2022年,中國電信已經實現了“天地一體”移動通信能力,借助于面向個人消費者提供星地融合通信服務的中國電信“天地翼卡”產品,中國電信的移動業(yè)務用戶使用同一號卡、同一號碼即可隨需接入地面4G、5G移動通信網絡或天通一號衛(wèi)星網絡。
“未來,衛(wèi)星通信/衛(wèi)星互聯網與6G技術的結合可進一步提升網絡覆蓋能力,構建天地一體化立體融合網絡,是為用戶提供無處不在、永遠在線通信服務的有效方案,最終實現‘網絡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中國電信相關人士指出。
積極應對多重挑戰(zhàn)
在2023全球6G技術大會“雙碳下的6G網絡覆蓋”論壇上,中國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傅志仁提出,6G當前面臨三大挑戰(zhàn):一是更高的頻點,根據5G的經驗,按照設定的上下行邊緣距離,6G毫米波頻段大概只有30%;二是功耗面臨非常大的挑戰(zhàn);三是更高的頻寬,6G應該是5G的4倍以上。
低碳通信技術的推進是中國電信研發(fā)重點。中國電信正從網絡架構演進、新技術采用等方面應對能耗挑戰(zhàn)。
網絡架構上,中國電信首先是積極構建空天地一體集成網絡,預計今年將實現5G手機與衛(wèi)星通信,回傳到地面5G核心網,解決覆蓋問題;其次是采用固移融合,充分利用帶寬資源,發(fā)揮雙千兆作用。新技術采用上,中國電信也將以用戶為中心來組網,能夠大大節(jié)約能耗,同時提升用戶感知速率。
云網自智方面,中國電信的核心是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6G網絡。特別是進一步加強運營體系,其中包括雙碳管理系統(tǒng)。同時,強化數字化底座,通過多模技術實現設備、系統(tǒng)乃至整個網絡的協(xié)同,達到節(jié)能減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