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超十進制地址USA與電話號碼

2003/08/01

  通用超十進制地址USA(Universal Superdecimal Address),即通用超十進制純數字通信終端機地址(Universal Superdecimal Net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ddress),它的產生,源頭之一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十進制電話號碼。

一、從電話號碼到通用超十進制地址

  談到通用性,電話號碼可以說是最通用的十進制純數字地址。在一個多世紀的演化中,電話號碼是從小到大,從少到多,開創(chuàng)并累積成十幾億數量的電話終端號、全世界沒有一個重復號碼的大量通信地址。

  電話機作為一種方便的通信工具,雖然在技術上遠比不上電腦先進,但遠比電腦簡單便宜、容易操作使用,這是有目共睹、"有耳共聞"的,手指輕按幾下,至多十幾下,天南地北,國內國外,海闊天空,就可談古論今,可謂方便之極。正因為電話號碼方便于撥打,才使得它幾乎成為數字地址的代名詞。

  數字地址易于傳輸、易于交換,為現代通信所青睞。由于十進制數字地址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使它不但廣泛用作公共電話網(PSTN)的固定電話終端地址,還為蜂窩移動網(PLMN)的手機、尋呼網(PN)的拷機、綜合服務數字網(ISDN)和智能網(IN)的終端機所共同采用,廣泛作為所有電信終端機地址,甚至連互聯(lián)網都準備用十進制數字作為域名地址。

  但可惜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還只有一套十進制數字地址。數字地址已日顯其通用的優(yōu)勢,同時也日益受到資源不足的困擾。人類對十進制純數字地址的偏愛,竟然造成了數字地址資源的嚴重匱乏,這是人類社會所始料不及的。首先,由于全世界只有一套十進制數字地址,固定電話號碼必須分出一部分號碼給移動通信網、數字網、尋呼網、智能網等其它網絡的終端機使用,分流了一部分地址,造成固定電話號碼資源本身的不足,固定電話號碼不夠就得不斷升位。

  雖然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早已以國際標準的形式,建議固定電話的國際統(tǒng)一編號不超過12位。但是,由于中國電信的超常規(guī)發(fā)展,已經使得我國許多省市的電話號碼升至8位,加上3位長途區(qū)號和2位國家代碼,電話號碼總共長度高達13位,已不得不超過12位電話號碼的國際標準。電話號碼超標準的事今后一定還有可能在中國其它地區(qū)甚至世界其它國家發(fā)生。太長的電話號碼撥打、記憶都不方便;冗長的撥號,非但增加電信的無效開銷,降低電信系統(tǒng)的經濟指標,還造成使用者操作時間延長、書寫記憶困難。電話號碼頻繁升位,對用戶帶來改號的麻煩,也對電信管理帶來很大的沖擊。但是,因為只有以電話號碼為基礎的一套十進制數字地址,要解決號碼資源不足,只好這樣做,絲毫沒有其它辦法可供選擇?梢姡M制數字地址已經成為現代電信最重要且最緊缺的通信資源。

  從二十世紀末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數字移動電話,大有取代固定電話之勢。北美國家將部分備用的固定電話號碼轉為移動通信的手機號碼使用,所以在美國,手機號碼與電話號碼同樣長短,光從號碼上很難區(qū)分是移動電話號碼還是固定電話號碼。但是,這樣一來,一向在固定電話號碼資源方面占有很大優(yōu)勢的美國,也感受到電話號碼資源不足的壓力。

  在中國,由于固定電話號碼資源本身不夠,就無法象北美一樣直接從固定電話號碼中取得手機號碼,而只有從固定電話號碼中分離出來的以"13"字頭的少部分號碼分配給移動通信使用,但由于剩下的六位號碼只能容納100萬手機容量,遠遠達不到上億手機用戶的需要,因此只能將手機號碼加長到11位,使最大容量增加到10億戶。但是由于中國移動通信還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且號碼分布不均的等原因,手機號碼不夠的問題已經在一些地區(qū)產生端倪,也顯得資源不足,手機號碼捉襟見肘。另一個問題是,手機通信的本地撥號也長達11位,對那么小的手機鍵、又是在移動中的撥號,操作11位的長度,使用、記憶和存儲頗感不便,據最近的移動通信調查資料顯示,被撥打手機中的90%以上是本地通信?梢姡瑯邮潜镜赝ㄐ,移動通信需撥11位號碼,明顯比固定電話的6-8次撥號偏多,致使移動通信的撥號效率大為降低。

  由于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套十進制純數字地址,互聯(lián)網通信中數字地址的使用,例如數字域名系統(tǒng)或稱為ENUM的數字域名技術,以及個人通信號碼等等都無從采用簡便的純數字地址,至多只能采用電話號碼來代用。但,這樣一來,又會產生不同通信系統(tǒng)的管理問題,正是左右為難。

  解決數字通信地址匱乏問題的最佳途徑,不應該靠瓜分電話號碼來獲得,不應該只用升位的唯一方法,不應該孤守"節(jié)流"一途;而應采取"開源"的積極姿態(tài)、主動戰(zhàn)略,增加新的數字資源。國際社會應該立足于創(chuàng)新的思路,采用新的數字制式代替舊的地址體系,打破十進制地址的數制束縛,建立超十進制地址模式,這就象計算機技術從二進制發(fā)展到十六進制,IP地址從十進制的IPv4發(fā)展到十六進制的IPv6地址,才是順理成章、先進高校、一勞永逸的戰(zhàn)略選擇。

二、通用超十進制地址與電話號碼

  電話號碼,有人說有十個,那就是"1、2……9、0"10個數字,或者有人認為是電話機上"1、2……9、0、*、#"12個鍵名。但是,實際上,按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T的e164標準,或我國國家標準GB3378-82,電話號碼應該有16個數字,依脈沖制表示,以1--16個脈沖表示的數字為"1、2……9、0、*、#、A、B、C、D",用雙音多頻(DTMF)表示,由高組頻率1633Hz分別與低組頻率697Hz、770Hz、852Hz和941Hz合成表達"A、B、C、D"。其中不大為人知的后四個數字"A、B、C、D",因此被稱為備用地址信令。

  下表為用脈沖數表達或以雙音多頻DTMF表達的通用超十進制數字。

高頻群(Hz) H1 1209 H2 1336 H3 1477 H4 1633
低頻群(Hz)        
L1 697 1 (1)< 2 (2)
3 (3)
A (13)
L2 770 4 (4) 5 (5) 6 (6) B (14)
L3 852 7 (7) 8 (8) 9 (9) C (15)
L4 941 * (11) 0 # (12) D (16)
    (10)    

表1:脈沖數表達或以雙音多頻表達的通用超十進制數字

  表中,主格內為通用超十進制數字,括號內數字為脈沖數。

  通用超十進制地址就是以電信信令標準中的16個數字"1、2……9、0、*、#、A、B、C、D"為基礎表達的通信地址。由于這后面多出的六個數字"*、#、A、B、C、D",不同于十六進制的數字,也沒有明顯的進位關系,故定名為超十進制數字。

  為了適合人們的使用習慣,或者說與人腦的數字思維接軌,通用超十進制地址以類十進制的形式推出,例如:

  Axxxxx……,為網絡通信的數字地址,即互聯(lián)網全數字地址CINA。

  Bxxxxx……,為CATV網絡通信的數字地址,即USA-CATV。

  Cxxxxx……,為個人通信號碼,即USA-PCN。

  Dxxxxx……,為移動通信的手機號碼,即USA-M。

  其中,xxxxx……為十進制地址。

  還可以將多個備用地址信令中的數字放在前面,或將單一或多個備用數字放在后面或中間位置構成通用超十進制地址。這樣一來,原來只有唯一一套的十進制地址就發(fā)展為成百上千套類十進制的通用超十進制地址了,也就是說,通用超十進制地址可以輕易地將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十進制地址,不需增加數位,就可以擴展成幾百套各自獨立、數位不太長的類十進制通信地址;蛘哒f,將可能結束目前世界上多種通信網絡分割電話號碼的局面,改由各種不同通信網絡使用各自略有區(qū)別的純數字地址的解決方案。

  用軟件和硬件技術對通信終端機、交換機或服務器進行很小的改進,通用超十進制地址可以用在各種不同類型的通信系統(tǒng)中。用多次按動(multi-tapping)技術的改造方案可以使現有的十多億臺電話機和手機無須改造,就可以采用通用超十進制地址撥發(fā)各種新的通信地址信令。

  超十進制地址的通用性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1、現有的通信終端機無須改造就可以采用新地址;
2、符合現有的地址信令通信標準;
3、可以滿足現在和將來所有多種通信系統(tǒng)所共同使用。

  由于通用超十進制地址的多套純數字地址的采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不同通信系統(tǒng)分割使用電話號碼的局面,PSTN固定電話網的地址資源匱乏的局面將得到根本改觀,首先,一套原有的十進制地址可以完整地被PSTN所獨立安排編號計劃,消除了電話號碼頻繁而廣泛的升位壓力。對中國、美國等許多國家的PSTN網建設都有非常大的好處。

  對于移動通信系統(tǒng),如果采用通用超十進制地址后,"D"字帶頭的數字一目了然,知道是手機號碼,交換機將呼叫轉到MCC移動交換中心,象中國移動中的11位撥號方案,就可以改進為與固定電話一樣的省略撥號方法。例如,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撥打當地手機,可以撥"D12345678"9位數字,比原方案少撥二鍵,撥號效率提高18%,該號碼的容量為1億戶,對人口在1000多萬,現有手機用戶不足1000萬的該二大城市。在1個世紀內,應該不必擔心手機號碼不夠用吧!
對于深圳、武漢、成都、南京等大城市,規(guī)劃8位手機號碼,總容量1000萬戶,或許可以滿足10-20年的發(fā)展需要。而對于其它省級大城市,甚至可采用7位手機號碼,總容量100萬戶,將使撥號減少37%,號碼也更易于記憶。
如果該用戶的固定電話號碼為"65646362",那么該用戶可以選擇他的手機號碼為"D65646362",即手機號碼的十進制數字與固定電話號碼完全相同,更好記憶。

三、電信系統(tǒng)采用通用超十進制地址USA的優(yōu)點

1、分門別類,便于識別交換

  采用USA后,由于備用地址信令大都放在地址的前面,非常清晰明了,"A"開頭的都是互聯(lián)網中的地址,"D"開頭的都是手機號碼,而余下的十進制數字地址就必定是固定電話號碼了,所以在通用超十進制地址系統(tǒng)中,各種不同的通信終端的地址,分門別類,易于識別。同時,對通信系統(tǒng)的交換機而言,超十進制地址中不同的備用信令放在句首,先于其它數字輸入交換機,交換機可以及早準備,連接相應的通信鏈路,及時將信息轉移到外系統(tǒng)。

2、短小精悍 便于操作記憶

  在不增加通信地址長度的前提下,USA提供了幾百套地址,大大豐富了通信地址量,同時,新的地址可按該通信系統(tǒng)本身的終端數量決定地址的長度,不再受冗長的原有的固定電話號碼的影響,所以大多數地址都比較短小,便于撥打操作、便于記憶書寫。
特別是移動通信中的手機號碼,將使我國的最低為11位的手機號碼縮短至7-9位當地撥號,并能夠采用與固定電話相同的省略撥號方法,提高呼叫或地址輸入的效率。

3、便于升位擴容

  采用USA后,開始階段的用戶數量可能比較少,這時,可以利用通用超十進制地址特有的、不同于現有電話號碼的升位技術。開始使用時,采用數位較少的號碼,以提高撥號的效率。當用戶增加后,利用通用超十進制地址的特殊升位技術,可以漸進地提高用戶數量,升位規(guī)則簡單,符合電腦數字制式的規(guī)律,而不必進行如現有電話號碼那樣的集中統(tǒng)一的升位,以維護用戶的利益,同時,減輕升位擴容對通信系統(tǒng)和通信管理的沖擊。

4、有利于終端機的統(tǒng)一

  采用不同的終端機,也許可以采用相同的地址,因為系統(tǒng)的硬件連接上能保證信息不被誤傳。例如,如果采用與電話號碼一樣的互聯(lián)網數字域名地址,因為注冊的路徑與電話號碼注冊的不同,終端機也不同,所以相同的地址不一定會引起信息的誤傳。但是,如果這時候采用同一終端機,例如電腦電話機或電話電腦,既能進入電信網絡,又能直接連接互聯(lián)網,那就不能采用相同的地址,以到達不同的通信系統(tǒng),因為這時終端機無法判斷用戶究竟希望將信息傳遞到哪個系統(tǒng)中。采用USA后,不同通信系統(tǒng)采用了相似而相區(qū)別的地址,即使是同一通信終端機,只要有合適的配置和軟件,通過事先注冊,也能通過不同表達的USA地址,將信息送往不同的路徑。USA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統(tǒng)一終端機的實用化。

5、有利于豐富我國的通信地址資源

  由于技術上的相對落后,以及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我國的通信地址資源量偏低,對我國通信事業(yè)的發(fā)展不利。

  就以固定電話號碼來說,上世紀中期我國就有幾億人口,而當時的二個"超級大國",都還只有相當于我國四分之一的人口數,但是卻取得了"1"和"7"二個一位數的國家代碼。美國共有117個長途區(qū)號,長途區(qū)號為三位數。每個長途區(qū)內,用戶號為統(tǒng)一的七位數,即至多約800萬用戶,總共10位的電話號碼,最多可容納9.36億個終端用戶,目前美國的固定電話尚未超過2億戶。而其國際號碼的總長度只有11位,還未超過國際標準12位的限制。而中國的電話號碼,國家代碼為2位數,長途區(qū)號為2-3位數。在相同的國際電話號碼長度的前提下,地址資源量只有北美的十分之一,通信地址資源明顯低于二大國。目前,我國的固定電話網和移動電話網用戶數雙超美國,所以出現了那么多的地區(qū)PSTN網國際電話號碼長度達到13位,這是我國通信地址量不足的結果,電話號碼長度的增加只能是技術落后的表現。

  現在,通用超十進制地址USA誕生了,至少個人通信號碼、移動通信的手機號碼和CATV網的通信號碼可以按USA規(guī)則重新編制,我國完全可以在這些新地址的編制過程中,利用USA的技術優(yōu)勢,使我國的通信地址資源適應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市場的要求,處于相對有利的地位。也可以在通用超十進制地址標準的國際申報、制定過程中,扭轉中國標準少、標準落后,必須大量采用由外國提供的國際標準的局面,使中國在通信標準制定中,發(fā)揮大國、大市場的應有作用。

上海億途公司供稿 CTI論壇編輯



相關鏈接:
通用超十進制個人通信地址(US-PCA)與個人通信 2003-10-15
通用超十進制地址USA與互聯(lián)網 2003-08-26
通用超十進制地址USA 2003-07-16

分類信息:  網絡文摘_與_電信     文摘   網絡文摘   行業(yè)_電信_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