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即時通信無奈轉型
張樊 2006/08/28
微軟原有的即時通信戰(zhàn)略在中國遭遇到了政策與市場之困,導致微軟所設計的移動Messenger、網絡電話和自己付費增值服務等收費服務都沒有取得太好的市場效果。
微軟“收編”了上海贏思和北京秀滿天下公司等外圍廠商,開始在旗下即時通信平臺 Windows Live Messenger集成外部的增值服務,包括“小I”機器人和MyShow動漫表情、形象等。
微軟在線服務集團中國區(qū)總經理羅川并不忌諱說此舉是從其競爭對手騰訊處得到的啟發(fā)。騰訊“互聯(lián)網增值服務”收入在第一季度里達到了5430萬美元,占到了總收入的67.6%,而且收入呈持續(xù)上升態(tài)勢。這一點確實讓即時通信商眼紅,特別是微軟,它在中國市場份額僅次于騰訊,但卻并沒有將此有效地化作收入。
微軟即時通信此時開始了轉型,更多地屬于無奈之舉。微軟原有的即時通信戰(zhàn)略在中國走不下去,遭遇到政策與市場之困,導致微軟所設計的移動Messenger、網絡電話和自己付費增值服務等收費服務都沒有取得太好的市場效果。
首先,移動Messenger遭遇移動運營商擠壓,市場前景堪憂。中國移動自行開發(fā)即時通信軟件“飛信”,對其它有IM業(yè)務的公司采取限制發(fā)展的態(tài)度,當然包括微軟。按照中國移動目前有關精神,這類業(yè)務在時間上允許開展到今年年底,相關SP的合作協(xié)議續(xù)簽到今年12月31日為止,其后如何難以預料。騰訊QQ的相關移動增值服務在營收中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小,此時“斷奶”,影響不會太大。而對于微軟Messenger來說,移動收入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中國移動此舉產生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其次,微軟在Messenger上集成網絡電話VoIP業(yè)務在國內因政策限制無法大展拳腳。微軟與MCI在Messenger上已經引入了付費VoIP電話功能,實現(xiàn)PC-to-PC呼叫和PC-to-phone單向呼叫功能。但是在我國VoIP網絡電話業(yè)務尚處在嚴格管制階段,微軟無法靠此業(yè)務獲得營收。
即時通信的三大收入來源包括互聯(lián)網增值服務、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與網絡廣告。對于微軟來說,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的大門已經慢慢關上,就必須把發(fā)展的重點放到另外兩項上來,因此引入眾多增值服務,只是為了增加用戶的粘度,從而從廣告方面獲得收入。
微軟在互聯(lián)網增值服務上沒有出色表現(xiàn),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本地化不夠。目前微軟自己也提供一些互聯(lián)網增值收費服務,包括背景、圖釋及傳情動漫等的購買。但是國內市場反應很冷淡,原因在于購買需要去國外的英文產品網站用美元購買,這樣怎么能夠獲得用戶的熱捧呢。
今日微軟向外圍廠商開放Messenger增值服務平臺只能說是其本地化不足的一個補救,但要真正實現(xiàn)營收的大幅增長,與騰訊相抗衡,更需要是其徹底轉變經營策略,徹底的本地化。
賽迪網 中國信息化(industry.ccidnet.com)
相關鏈接: